2)第22章 华文专业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虽然他跟杨萧年纪差了不少,但是带着一个女人去宿舍,难说不会引来什么风言风语。

  学校可不真的是什么象牙塔。

  “不方便么?”杨萧敏锐地观察到了于东的表情,问道。

  于东想了想,坦荡地摇了摇头:“没有,我们一起过去吧。”

  到了宿舍之后,于东把已经写好的稿子以及大纲找出来给杨萧。

  近二十万字的手稿,总共有四百多页,摞起来厚厚一叠。

  再说于东这大纲,他写了有两万多字,也有好几十页。

  杨萧手里拿着沉甸甸的稿子,不知道为什么,刚才一直悬空着的心,忽然就放下来一些。

  二十万字听起来就是个不轻不重的数字,但是真的拿在手上却能感受到份量。

  杨萧知道短时间是无法将余下的十几万字看完的,所以就选择了先看大纲。

  这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于东的大纲很有意思,不是什么简单的故事介绍,中间还穿插这一些非常独特的灵感,读起来有些跳脱,所以才会花费杨萧这么长时间。

  等到整个大纲都看完之后,杨萧长长地呼了口气。

  “于老师,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我看你对英特网似乎很有研究。”

  杨萧看过大纲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于东对网络的发展也太有见解了,虽然其中很多东西她也看不明白,但是常年的科幻文学工作,让她在科幻这块有着敏感的神经。

  她能体会到故事中于东展现出来的完整的网络世界架构,这篇大纲里面有很多见解让她想起了克拉克当年关于无线电发展的那篇论文,有不少预想。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些预想会不会成真,但是绝对能看得出来于东在这方面是有研究的。

  但是于东的回答却让她惊掉了下巴。

  “我之前在燕京师范大学读的华文专业。”

  “华文专业?”

  杨萧今天因为于东两次感觉到了强烈的心理冲击,第一次是得知于东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第二次则是现在——听到于东说他读的是文学专业。

  文学专业的能写科幻么?

  当然能,可是很少。

  纵观科幻文学历史,大部分知名作家早年都是主攻自然科学的。

  比如《时间机器》的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年轻的时候在皇家科学院学习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

  阿西莫夫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当过生物化学助理教授,海因莱因曾在加利福利亚大学攻读物理,后来在费城海军航空实验所担任工程师,亚瑟·克拉克在皇家空军担任过雷达机师,参与过预警雷达防御系统的研制。

  再说国内,最知名的科幻家郑文广,天文系毕业。

  不过……

  杨萧又想到一个人,将科幻文学带进电子时代,《神经漫游者》的作者威廉·吉布森,他可是拿的文学学位。

  这样一想,于东似乎跟吉布森有些相通的点,两人都是文学学位,写的作品又都跟网络有关。

  不过,明显能看得出来,威廉·吉布森关于网络还没有于东这样细致。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