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省了二十块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它只是华夏文学史上一场短暂的狂欢。

  于东之前在《收获》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就对先锋文学的弊端有所指出,所以苏桐才会这么注意他。

  但是于东指出过先锋文学的弊端,却并不代表他在否定先锋文学,相反的,他认为先锋文学华夏作者们在文学上的一次新颖且有深度的探索,是对华夏文坛的完善。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于东的想法。当这些先锋作家不再一味先锋之后,就能作出更好的作品,比如苏桐的《妻妾成群》、余桦的《活着》。

  于东在《收获》那篇文章上引用过结构主义创始人索绪尔的一句话:语言像是一张薄纸,思想是正面,声音在反面,我们无法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中,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

  引申到先锋文学上,“怎么写”和“写什么”也一样,不能光顾着怎么写,而不在意写什么。

  这次马源和余桦为了自己打电话给苏桐,于东也确实没有想到,他没想到《补天》会吸引到他们的注意。

  “马老师他们应该不知道我之前在《收获》上发的那篇文章吧?”于东问道。

  苏桐笑眯眯地看着于东,“怎么,怕他们小心眼啊。他们之前是不知道,不过这事我跟他们说了,其实他们现在在叙事结构上的看法也跟从前有了一些变化。如果你看过余桦今年的新作品《在细雨中呼喊》应该能体会到,他在人物上用了很多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只顾着自己的叙述技巧了。”

  余桦的新书,于东这一世还没看,不过上一世可是看过好几遍,确实如苏桐所说,在这部作品中,余桦做了很大的改变。

  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余桦的转型之作。

  于东看过余桦的采访,被问到转型的事情时,余桦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发现笔下的人物开始反抗我叙述的压迫了,他们强烈地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屈服了。

  “哈哈,是怕啊,不过就像师哥你说的那样,现在的情况跟从前已经不同了,大家对于先锋文学的认识改变很多。”于东笑呵呵地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苏桐一根烟抽完,正准备点上另一根烟,却忽然停下动作,把烟放回了烟盒里。

  转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他们对《补天》非常欣赏,听我说你跟我是一个学校的,今年才二十岁出头,都不相信。非说我骗他们,要有时间一定要见你一面。我还说跟他们赌十块钱,不过他们都没同意。”

  于东哈哈一笑:“那师哥你这是少赚了二十块钱啊。”

  苏桐却摇了摇头,“非也,我是省了二十块钱。”

  “这怎么说?”于东疑惑道。

  “因为我还跟他们说,于东是个女的,还是个大美女。”

  “噗嗤——”于东刚喝到嘴里的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师哥,你这玩笑……”

  “哈哈,所以说不定余桦他们还想着以后能见到一个文坛大美女,你们见面的时候我一定要在旁边,看看他们的表情,肯定蛮有意思。”

  于东揉了揉额头,苏桐看着是个厚道人,没想到也一肚子坏水。

  感谢【落寒花】的10100打赏,成为本书的第一个舵主

  感谢【-神-话-】的1500打赏

  感谢【月隐星藏夜濃】的1500打赏

  这两位是上本书的老朋友了

  还有感谢【破晓之光】的100打赏

  感谢诸位大佬,今天会加更一章,明天也会加更一章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