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7章 你认识李幼学么(第二更)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虚几句,韩少攻笑着说道:“梁老师,我可是记得你二十岁出头就写了《喜鹊登枝》,三十岁就写了《艳阳天》,现在的年轻人,也比不了你当时啊。”

  梁浩然摆摆手:“这高帽子就别给我戴了,咱们所处的时代很不一样。不少人说,现在国内的文学快凋亡了,我倒是不太认同,如今这个时代,恰恰能让你们走出一片天来。你们几位的作品我平时都有关注,水平很高,我自愧弗如。”

  “梁老师太谦……”

  “不谦虚,说的是实话。这些年,有很多国外的作品传入到中国来,为你们开了眼界,这是前些年的作者们所缺乏的东西。我们中国文学在根上,是有好东西的,但是闭门造车不可取,需要吸纳国外文学的一些长处。当然了,把国外的东西放得太高也不可取。现在有些作家,光知道国外的东西好,忘了咱们中国自己还有好东西,一味的……”

  梁浩然外表很有欺骗性,他的外表让人感觉他是个木讷憨厚的庄稼汉,但是当他侃侃而谈起来,身上的那股子文人的东西又会流露出来。

  这可能跟他过往的经历有关。

  梁浩然十六岁就参加gm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地方上做过八年的基层干部,在文学这块,算是“半路出家”。

  听到梁浩然从学习国外经验聊到国内外的文学对抗,袁深笑着开口道:“梁老师在三河,难道连于东他们之前在巴黎的事情都没从报纸上看到么?”

  “看过,而且还看到于东的那张照片,只不过照片上于东跟真人不太一样,老成不少,所以我刚才才说比我想象中要年轻些。”

  其实梁浩然之所以会对于东他们几个另眼相看,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优秀,也跟巴黎那件事情有关。

  在梁浩然看来,能在国外展现如此气节,这几个人就值得他们所有人高看一眼。

  又聊了一会儿,梁浩然有事,就先离开了,临走的时候还嘱咐袁深:“小袁,你陪他们聊会儿。”

  等到梁浩然走后,袁深跟于东说道:“梁老师这些年身体不太好,一直在三河那边,平时除了看书之外,很少关注外界的消息。方老师跟你们的事情,他确实不知道。”

  袁深是怕于东他们多想,但是于东他们压根就不在乎。

  再说了,即便梁浩然知道这事,大概有不会太放在心上,于东他们跟方言吾之间的争斗,其实根本算不了什么。

  帮梁浩然说完话之后,袁深又为方言吾斡旋,“其实方老师这个人,各方面都挺好的,就是有时候太过冲动,即使是学术之争,他也控制不住方法。”

  其实于东对方言吾的意见也没有多大,他们之间的矛盾,在文学刊物上写写文章,对骂几番就行,见面不至于撕破脸。

  但是据余量他们的调查,方言吾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的背后还有个人。

  “袁老师,你认识一个叫李幼学的人么?”于东忽然问道。

  “认识啊,也是我们燕京作协的,之前见过几面,具体在哪个单位工作我倒是忘了。你认识他?”袁深奇怪道。

  “不太认识,随便问问。”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