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有人想你了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她还没看于东的小说,不过既然张一谋说好,那就肯定好,她相信张一谋的审美和品味。

  张一谋听了巩莉的话,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是啊,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眼光竟然还这么有局限,实在是不应该。下次吧,下次咱们专门过来一趟,再约他们一起吃个饭。”

  巩莉好奇地眨了眨眼睛:“你是对于东的这篇小说感兴趣了,有拍成电影的想法么?”

  张一谋却摇了摇头,“感兴趣是真的,但是拍电影……恐怕不行。”

  “怎么,难道它不适合拍成电影么?”

  “也不是,只不过里面很多场面很大,我看的时候一点思路都没有。这些场面如果不能实现,效果就呈现不了,还不如不拍。当然,这个问题也不只是我解决不了,而是现在的技术很难达得到,说不定过些年有希望吧。”

  张一谋语气中有些遗憾,故事是个好故事,而且跟神话挨边,又上了《钟山》。商业上,故事里有着很多吸引人的元素,而且节奏很好。艺术上,作品饱含人文关怀。

  况且国内外现在还没有这类的电影出现,很有实验性。

  他说要再约一次苏桐和于东,一方面是想要更深入地结交这两位作家。另一方面,他昨晚虽然没有唐突于东,但是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重视不够,所以还带着一些弥补的心态。

  “哦,对了。”张一谋看向巩莉,“你说《1934的逃亡》我倒是想起来了,这本书你看完了么?”

  巩莉捋一下耳边的头发看向别处,有些不好意思,“看了一些,看不太下去,感觉故事零零碎碎的,连不起来。”

  “《红高粱》比它长多了,你不也看完了么?”

  “那不是要拍戏嘛。”

  张一谋笑了笑,《红高粱》读起来也不容易,故事也是不连续的。有时候纯文学就这点让人头疼,读起来费劲。

  “走吧,我去跟前台问问,能不能把杂志带走。”

  听到张一谋要带走杂志,酒店方面自无不可。漫说是一本杂志,就算张一谋要把酒店大厅里面沙发给搬走,他们也不会有太多意见。

  要完了杂志,张一谋又跟酒店借了电话,打去了苏桐那边,跟苏桐道了个别,还跟苏桐说下次有机会由他做东请苏桐和于东吃饭。

  杂志社这边,苏桐挂了张一谋的电话,嘴角浮出一丝笑容。虽然张一谋没有说,但是苏桐已经猜到他是看了于东的补天,不然不会特意提到于东。

  ……

  “阿嚏,阿嚏——”

  于东正在教室里看他们班学生为比赛做准备,忽然捂着鼻子打了两个喷嚏。

  一旁的曲爱国贼笑道:“东哥,这喷嚏打两下,证明有人在想你啊。”

  “专心备赛,哪有这么多话。”

  于东白了一眼曲爱国,这小子跟他混熟了之后连老师都不叫,改叫东哥了。

  但其实于东还要比曲爱国小几个月。

  曲爱国67年生人,没赶上好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到了十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后来他父母从乡下回到城里,他换学校耽误了一年,再加上文化课差,考大学又考了三年。

  现在工美班里,曲爱国年纪最大。但其实在早些年,曲爱国这个年纪一点都不稀奇,大学里面有的是三十多岁,甚至年纪更大的学生。

  感谢【红色同志】的100打赏

  感谢【160310193332273】的400打赏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