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感觉在哪儿见过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感觉在哪儿见过

  “王瑜,吃饭去啊。”

  “你们先去吧,我一会儿出去。”

  《收获》编辑部,王瑜把头埋在工位上,正从一堆信件中筛选稿件。

  王瑜到杂志社已经半年了,这半年来的工作跟他没来之前所想完全不同。没到杂志社的时候,他心里想的都是编辑和作家之间的种种佳话,幻想着自己也能像那些知名编辑一样,跟作家们互相成就。

  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他每天的工作除了审那些乱七八糟的稿子之外,就是帮别人做文稿校验。

  知名作家们都有其他编辑联系,组稿跟他没关系,约稿他也约不到好作家,一来二去,别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让他做些杂活。

  后来他不死心,就翻了杂志社过往的资料,筛选了一些有潜力的作家然后放下脸面写信去约稿。

  大部分去信都石沉大海,另外的要么是来信回绝,要么投来的稿子也不尽人意。

  但是他却一直不死心,一封不回,他就写两封,两封不回,他就写三封,他相信自己的这些努力早晚会有回报。

  事实上,也算有点回报。

  杂志的下一期里面就有他自己独立约的稿子,质量尚可,主编采用了。

  这也算是给了王瑜一点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翻了一会儿,他摸到一封比较厚的信,信封上面写着寄件人是于东。

  于东……王瑜有些印象,好像自己还写了两封约稿信给他,上一封应该是一个多礼拜前。

  想到这里,王瑜对这封信的兴趣下降了一些。

  想想看,一个多礼拜前自己才把信寄过去,现在回信就来了,中间这时间恐怕也就只够信件来回的了,对方哪有时间写稿?

  这样看来,要么是存稿,要么是敷衍之作。

  后者自不用说,肯定不能抱有希望。前者呢,恐怕希望也不大,因为一般像这类非知名作家的存稿都经其他杂志社筛选过。

  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刚写完一篇,正好赶上自己去信,但是这种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王瑜打开了信封。

  看到作品名《寡妇之死》后,王瑜的期望值又降低了一些。这几年,国内的报纸文刊每每会出现这样某某之死的文章,好像带上一个“之死”就能引发读者效应,卖得不错。

  如果是一些新闻编辑,看到这样的作品名,可能还会感兴趣,但是对《收获》来说,这名字多少有些逐流。

  但当他一口气看完小说之后,才发觉对作品名的看低,完全是他的偏见。

  这部《寡妇之死》绝对是一篇佳作,先不说它套中套的结构设定,单说里面嵌的那篇小说所用的完全顺叙手法以及大量重复叙述,就让人眼前一亮。

  其次就是套与套之间,现实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碰撞,同样令人大呼过瘾。

  这并非一篇完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