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 真学子,真的。_1810_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哭笑不得的那种。

  人总说,书生误国。

  书读的多了,不但只是明事理,懂人情。

  还有一种名为高级书呆的人的存在,他们就像是现在的一类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一般。

  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丑恶的。

  这一世界的委托人,可不同于黄飞鸿时代的半瓶子水的痴迷于书籍的穷酸。

  这个委托人真的算是寒门娇子一般的存在了。

  年刚十六,乃此次明经科通过了州县的考试,取得了尚书省的乡贡资格的举人。

  一个年刚满十六的举人,虽然不是进士科的学生,是偏重经义和时实的明经,但是也足矣说明这个委托人的基本功的扎实,以及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的天分了。

  因为这委托人的家中,还真不是什么滔天的富贵,他家只是一般的富农乡绅,几亩薄田,二三作坊,普通的只能供出他这样的天才来学习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知识,不是你想学就能轻易的学的到的。

  世家大族,门阀林立,虽然没有建国初期那般的夸张,却是依然保持着知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天然高人一等的地位。

  像是君子六艺中的礼乐,基本上也只有氏族能够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学习。

  所在在这样的氛围内,委托人的才情,才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他在书院中崭露头角,也是被当时隐居在山东做书院院长的座师所发现提携,才最终走到了这最后一步。

  这其中不乏是因为他的老师,曾经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氏族孙的缘故。

  虽然自从前朝隋朝的动乱以来,琅琊王氏基本上算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作为一个寒门学子来说,他们曾经的氏族的荣光,也足够让委托人学上一辈子了。

  所以,当委托人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洛阳城中,去参加那礼部举行的春闱的时候,他的家人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

  一个书童,一个杂仆,百两的银钱也是这个家庭能够为他提供的最大的帮助。

  可是等到他到了这个遍地黄金的东都洛阳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花费实在是太过于巨大了。

  先是这满城都是为了春闱而来的各路的学子,将这洛阳城内的大小客栈给挤得是满满当当。

  外地赶过来的委托人,就算是托牙行来找房子,一时间也变成了短租的一个没有,长租的负担不起的窘况。

  于是乎,在日日都要百钱的高价房的压力之下,委托人就将身边的杂役给遣派了回家,只留下了一个日常研磨打杂的书童,来负责他的日常起居。

  可是这光是住就是如此了,还有这近一个多月的一日三餐。

  各地学子间的以文会友,喝酒联络。

  再加上,时下最流行的,往各个位高权重的人的府邸中的投卷。

  这都需要钱。

  想是清高入同委托人这般的人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