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 汉代制铁工艺_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往融软的铁锭之中吹入一定比例的木炭,在充分的捶打融合之中,让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成为钢的流程,能够让出品的铁锭有质一般的飞跃。

  所制造出来的铁锭,就被称为块炼渗碳钢。

  而这种钢组织紧密、碳分均匀,适用于制作兵器和刀具。

  只不过,这其中工艺的繁复,以及需要的气力,却是着实不易的。

  若是以前的顾峥,下手五组,怕是要炼废两组,加上重新回炉制造的功夫,十组铁锭需要他不间断的锤上七日的工夫。

  只不过现在交由到顾峥的手中,咱们再来检验一下他这睡觉都要学习后的结果吧。

  将风箱踩得呼呼作响的顾峥,就将纯度比率相对高一些的粗坯扔进了熔炉之中。

  根据师父教授的火焰颜色相对应的温度的刻度表,仔细的观测了起来。

  待到火焰都几近纯白的时候,顾峥就将熔炉的出料口轻轻的提起,一股熔岩一般通红的铁水,就从其中流淌了出来。

  顺着料口边上衔接着的接引槽,缓缓的就滚入到了固定的磨具凹槽处。

  在那里温度较高的半液态的铁,需要进行常温的沉淀,淬炼等多道工序,待到铁锭被模具固定成型的时候,就着凝固的绵软形态,就可以进行二次锤炼和渗碳的步骤了。

  这时候就是见识铁匠真本事的时候了,那破风乱锤一百零八打,什么疯魔锤法之类的胡编乱造的招式,在锤炼钢铁的铁匠面前,那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只有自己亲自上手了之后,才能真正的惊叹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以及被标榜为三苦职业的铁匠的不易。

  因为纯手工淬炼的铁锭,需要的就是一个淬。

  如何将杂质从铁锭中给排除出去,依靠的仍然是一个锤。

  这种全凭手感的工作,其中的经验是无法用口中的语言去描述的。

  这种玄之又玄的感觉,必须让一个铁匠他自己亲自上手才能够感觉。

  就算是顾峥没白天没黑夜的学,但是第一次上手的他,看着冷水降温后的铁锭终是叹了一口气。

  失败了。

  这个光从外观和颜色上观察,与样本铁锭并没有什么区别的成品,在他举起一块样本铁与其剧烈的碰撞之后,那个顾峥后锤炼出来的铁锭上,就磕碰出来了一个细小的凹陷口。

  就像是转头被磕了一块一般的碎裂形态,这是太脆了的表象。

  这也是铁锭之中不明的杂质物质太多的原因。

  看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真真是没有说错。

  那么咱们就从头来过吧。

  依照着师父曾经教授过的细节,一步不拉的再来一遍吧。

  更加仔细的顾峥,在大秋天里把用来御寒的外衣都给脱了。

  他穿着没有袖子的对襟马甲,赤裸着结实的膀子,坦诚着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