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百零二、大将军之哀(上)_世子风流李星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更是,气泡,杂质众多,大大限制火器的威力和精度,还有炸膛风险。

  但这种技术,就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的枪炮铸造技术,已经是最先进的了。

  而更加先进的技术就需要蒸汽机带动的镗床,基本原理直到现代枪械炮管用的还是一样。

  即先加工成高质量整体钢管,然后再镗成空心,成为枪管炮管。

  这样的加工工序保证枪管质地紧密,也不会有气泡,杂质,氧化等影响,如此一来,枪管强度韧性质的飞跃,大大增加威力,射程和精准度,还减去无数繁杂工序。

  王府工业时代即将到来,今年或者明年,反正不会远。

  下午回到王府,整个王府这几天也忙碌起来,因为再过两天,就是王爷大婚。

  坤宁宫侧殿,小小的火炉还在燃烧,四角烧着熏香,皇上坐在主座,冢道虞和王越坐在下方,左右各坐一人。

  皇上将手中奏折放在桌上,才缓缓道:“这两天关于谁能挂帅出征,争议不断。

  有人说非杨洪昭莫属,他才经历南方之战,有调兵遣将的经验。

  也有人说该杨文广,他守太原那么多年,与辽人交手得多。还有人说魏朝仁,毕竟他统领关北军,与辽国交手也不在少数。唉......”

  皇上摆摆手,“随之,自然也有人说杨洪昭太谨慎,会错过战机;说魏朝仁去年才打了败仗,可能没什么本事;说杨文广太过专权,靠不住。

  今天找你们两来,就是想问问,两位爱卿有何意见,到底谁能为帅。”

  说到这,皇帝看了坐在椅子上也难坐直的冢道虞,惆怅道:“若是冢卿年少十岁该多好,朕就不必苦恼此事。”

  冢道虞拱拱手:“皇上,臣也想年轻十岁,好为皇上沙场厮杀,建功立业,可惜岁月不饶人。如今江山始终是要看后人了。”

  皇上看向王越,他也拱拱手:“陛下,依老臣之见,还是......杨洪昭吧。

  这三人其实区别都不大,至少......如此,陛下也能放心不是吗。”

  德公话说得委婉,皇上肯定是不放心外臣的,只是这种话并不能明着说,不然会寒了边疆将士的心。

  皇上没说话,德公也识趣的不再接着说。

  皇上看向冢道虞:“冢卿以为呢?”

  德公见冢道虞似乎有犹豫,欲言又止。

  他踌躇许久,连皇上都等得不耐烦皱眉才开口道:“皇上,臣倒不是担心谁能为帅,臣担心的禁军能不能战.....”

  这话一出,德公有些惊讶看向冢道虞,皇上看过来:“为何不能战?”

  冢道虞叹深吸口气:“皇上,时到今日,危急存亡之秋,臣也直言不讳了。

  杨洪昭、杨文广、魏朝仁都可为帅。可最终厮杀疆场的还是军士兵卒。

  臣知道因本朝太祖之事,历来先皇也好,皇上也罢,向来对武人不敢放心。所以设三衙养兵,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还放任三衙克扣军饷,吃兵血,使三衙与禁军有隙.....

  可是皇上,最后打仗的还是这些禁军,真到战场谁为将帅并没有那么重要,看的是哪边军士更有血性,更有士气,更能杀敌!

  平日喝他们的血,打仗还想让他们卖命,是断不可能的!

  如此禁军,必然是军心涣散,军纪疏散,难打硬仗的队伍,所以臣忧心.......”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