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 刘衡(二合一)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国内编剧界的泰斗。

  不过现在的刘衡,其实主要身份还是个作家。

  1977年的时候他就发表了个人首部短篇小说《小石磨》,前几年他还凭借《狗曰的粮食》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文学界算是小有成就。

  张一谋继续说道,“我们这次过来,其实就是为了于老师的《寡妇之死》而来。”

  “张导的意思是要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苏桐帮着于东问道。

  “没错。”张一谋点了点头,“不瞒你们说,当时看到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就产生了兴趣,不过那时候《秋菊打官司》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我就把它暂时搁下了。现在算是空出手来,我就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张导对这篇小说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么?其实《寡妇之死》应该算是两篇小说,里面还有一篇是书中的作家于西写的。”于东问道。

  “嗯,这也是我着重考虑的。小说里面这样写很特别,也很吸引人,但是不可能拍出来。不说这种表现手法好不好用,从技术上来说,我也不可能准备两套演员班子。关于这个事情,我在路上跟老刘聊了很久,也算是聊出来一些东西。”张一谋看向刘衡。

  刘衡会意,接过话头道:“我会尽量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把于西那篇小说的内容给展现出来,只要让观众知道于西写了这么一篇小说,内容大概是什么样的,对女主角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就行。而且老张的意思呢,也是尽量突出李雪莲这个人物,所以在情节展开上也会尽量着重于描述李雪莲在村里生活环境。”

  等刘衡说完,张一谋又开口道:“于老师,我真的要跟你夸赞一下老刘的编剧能力,虽然他担任编剧的电影并不多,但是他的编剧水平在国内绝对算得上数。”

  “这一点我绝对相信。”于东笑着点头。

  刘衡有些意外地看了眼于东,他没想到于东反应这么干脆,而且言语中非常真诚,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在恭维或者附和。

  于东当然真诚,事实上,他比张一谋还要了解刘衡的编剧水平。

  《集结号》、《少年天子》、《秋菊打官司》、《菊豆》、《金陵十三钗》、《云水谣》、《中国往事》等等这些影视剧,都出自刘衡之手。

  后世,在国内编剧界,刘衡俨然是一座令人仰望的大山。

  “编剧方面我没什么意见,能请到刘老师这样编剧来主笔,我很荣幸。”

  张一谋眉毛一扬,笑道:“于老师你这是答应了?”

  “答应了。”于东笑道:“我没有拒绝的道理,不过我还有一点担心。”

  “嗯,你说。”张一谋目光炯炯地看着于东。

  “小说里面涉及到了敏感时期,如果照着小说拍出来,广电那边过审会不会有困难?”

  张一谋拍着胸脯说道:“这个你放心,我对怎么过审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